刚刚进入夏天的时候,作为全年招商活动的一部分。我们前往山西参加了一次招商活动。周四下午6点钟从渭南出发,周五下午6点钟返回渭南。凭借着高铁的便利,24小时内,横跨陕西和山西两省,闪现渭南、太原、运城。
在中国的地图上,渭河平原和汾河平原连在一起,在秦岭、太行山,以及黄土高原之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狭长地形,黄河从中一分为二。夏天白昼的时间比较长,刚登上火车的时候,外面的天色还比较亮,一路上可以看见华山、黄河、中条山。进入山西之后,高铁在汾河平原上一路北上,天色也慢慢的暗了下来,晚上大概九点多抵达了太原,办完入住十点半了。
说来惭愧,这是我首次来山西。那么利用这一点点的时间,自然是需要出去走一走了。酒店在小店区,爱人当年在山西大学读书,对这一块相对比较熟。毕业之后再也没有来过山西,通话之间,劝我去我去她母校转转。虽然时间已经相对比较晚了,但还是出了酒店,骑上小蓝车,打开导航,一路朝山西大学方向走去。市井之间烟火气息,才是最真实的城市底色。
虽然已经十点,晚上还有很多小摊,卖着特色小吃,首先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元一串的卤串,这里的卤串有别于渭南的湖南卤串,更加精致一些,卤汁更是灵魂,味道非常特别。
入住的酒店位于太原市小店区,距离山西大学不远,骑着小蓝车十几分钟就到。行至学校西南角的巨大人行桥下,北转沿着校园转圈,很快就看到了第一个带着山西大学字样的门牌——山西大学的游泳教学馆。再向前,就到了一个丁字路口,路口正对着山西大学西门,西门建筑很宽阔,气势恢宏,正面大字写着校训:拾光成炬、逐梦而行,八个鎏金大字、灼灼生辉。
没有学生证,自然是进不去的。那就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西北门,这个小门开着闸机,夜晚外出的学生不时路过。西门里有一尊伟人的雕塑,甚是雄伟。爱人当年就读的教师就在雕塑后面。楼层不高,夜色昏暗,看不出细节,这栋楼有年代了。
山西大学没有北门,北面是一路沿街的店铺,便利店、棋牌室、涮涮店,大多都是市井小店,日常消费级别。
转到东面,也没看到学校大门。找到了爱人以往说过多次的小吃村,许西社区。因为在大学周边,做小生意的人很多,晚上十点,依旧灯火通明。琳琅满目的小吃价格非常实惠,而且味道也很不错。尝了一家臭豆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卤汁。浸润着咸辣鲜口味的卤汁,裹着炸的酥软的,滚烫的臭豆腐,别有风味。如果时间充足,这里值得花点时间闲逛。
显然,我的闲逛时间不多。离开许西社区,返回大学东侧,再绕道南面,这里就要冷清的多。可能是因为太原纬度高一些,尽管已是初夏,晚上温度不高,骑着小蓝车,吹着初夏的夜风,返回酒店,已是晚上十二点了。
第二天早晨,原本想起个大早去周边转转。可惜,实在太困体力不支,定好了五点的闹钟,就是无法起床。等到酒店吃完早餐,已经七点,那就附近走走。毕竟省会,基建发达,路面宽阔,但城市的绿化还有进步空间。
九点正式出发考察,看了一些科技企业,感受很多,很受启发。相同的目的,不一样的做法,效果截然不同。中午结束太原之行,乘坐高铁前往运城,继续看点考察。这是个和渭南很像的城市,差不多的人口总数,差不多的生产总值,甚至就连宣传片的风格和渭南也别无二致。不过,这里孵化器的基建标准很高,相当不错。只是,运营和入驻企业质量并不特别。
离开运城登上高铁,看到了站前广场的大刀关公像。运城和渭南之间,仅仅隔着一条黄河,距离之近,超乎想象。不到一个小时,高铁到站,天色尚早,想必单位的同事才刚刚下班,一场来去匆匆的山西之旅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