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湖畔苏州工业园七日学习

渭南市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Posted by Ajiao on November 21, 2024

11月11日至15日,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外经局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举办的“渭南市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培训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点好。培训在苏州工业园进行,苏州工业园区排名国家高新区第四,国家经开区“八连冠”,国内顶级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工作思路、服务模式,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二是师资强。培训专家来自上海社科院、国家实验室——姑苏实验室、苏州工业园企服中心等机构,还邀请湖州长兴驻上海办主任、原无锡科技局局长、原杭州钱塘区招商局局长等工作经验丰富专家。三是问题准。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税收返还等传统招商举措无以为继的背景下,专家们对新时期招商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还特别提到科技招商、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等内容,感受很深,收获很多。 微信图片_20241121094053

一、招商新时代科技招商大有可为。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限制税收优惠和奖补招商,但第十二条“豁免条款”,地方政府可以出台“促进科学进步、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相关政策。这为科创企业留有“后门”,随后各地政府出台政策肯定会有所倾斜。目前,上海某区正起草《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支持研发技术创新”,政策力度不亚于返税。《上海市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明确提出了“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和流程,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相关扶持政策”,以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代替“税收返还、财政奖补”等优惠政策。

二、四链融合是营商环境升级版本。

苏州营商环境持续在全国,连续5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苏州的营商环境主要体现了“以企业为本”。苏州工业园设立“帮代办服务专区”,聘用“蓝马甲”志愿者,在服务对象自愿基础上,提供无偿帮办代办服务,有效整合政务服务资源,精简帮办代办工作流程,全程协调、全程跟踪、全程无偿服务,切实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数据平台为企业精准画像、精准服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产业、创新、资金和人才服务。对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扫盲和创业培训,并能提供300万到500万元的超前期无抵押“科创指数贷”;对中等企业,提供产业链供应链市场赋能和融资服务;对拟上市企业,提供上市辅导,指导企业规范经营。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服务,构建了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三、成果转化要以企业市场为核心。

就破解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姑苏实验室综合管理部部长介绍了美国未来产业研究所和姑苏实验室成果转化模式。美国未来产业研究所独特之处在于与产业创新相关的所有公共和私营部门都作为核心合作伙伴(政府、科研机构、非营利机构、产业界)参与其中,跨越了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创新全流程。姑苏实验室以“谁被卡谁出题、谁出题谁出资、谁能干谁来干、谁牵头谁准入”方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迭代应用,入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2021年度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揭榜清单”,主要是发挥企业贴近市场的先天优势,共同合作科研立项,强化需求导向;成果交易前置,企业在立项阶段支付成果转让费;企业参与立项、研发,锁定研发成果实施方,确保交付成果满足市场需求;研究产生的核心知识产权全部归企业所有。姑苏实验室在推动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做出尝试,先后与企业共同立项了29个企业合作项目。

四、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应对虹吸效应。

苏州距离上海不到一百公里,一定程度受到“虹吸效应”影响。2019年,时任苏州市市长李亚平表示,“大树底下的碧螺春”,依托上海,错位发展。在产业错位发展上,苏州积极融入上海产业体系,比如:上海有特斯拉,苏州不造整车,转而大力发展企业零部件,引进博世、芬诺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从而实现共赢。在产业选择上,坚持“三高三低”原则,即:高技术、高利润、高成长,低污染、低消耗、低土地依赖,然后集中政府有限资源对产业全力支持形成“饱和打击”,打造“成本洼地”,做优营商环境。在产业培育上,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十个一”特色(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即:选择一个特色产业,制定一个产业规划,组建一家国资公司,建设一个功能园区,引进一批大院大所,设立一支产业基金,成立一个服务机构,聚集一批龙头企业,搭建一批合作平台,打造一个品牌盛会。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应用等三大新兴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0%增幅,2023年工业园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

此外,专家们还讲了,招商是“一把手”工程,产业链招商要招引龙头“以商招商”,具体到招商谈判要“人性招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