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浙江大学参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4月16日至4月22日,市发改委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组织了渭南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有幸参加培训,开拓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增长了见识。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由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斌带队,市县两级发改系统和市直相关部门共计五十余人参加,为期5天的课程中设置有县域经济、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新型城镇化等内容,还组织学员赴余杭禹上稻香参观乡村集体经济运行案例和小笨鸟科技企业孵化园区和杭州数字经济典型案例——城市大脑,授课老师包括浙江大学在职教授、前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浙江省商务厅副巡视员等,课程设置紧贴实际、授课教师经历丰富,整个培训显得很贴地气。
二、培训体会
浙江境内山地、水面较多,可耕地面积小,煤炭等地下矿产资源不够丰富,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发展,浙江的民营经济和数字经济高度发达,居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获批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涌现出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大批顶尖企业,这一切都离不开李强总理今年在总理见面会上提到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离不开浙江人敢于改革、善于拼搏、不畏艰险的品质。对浙江的发展,还有几点感受。
1.善于借力。
浙江省会杭州距离上海很近,一度被称为“上海的后花园”,经济发展曾经也面临着上海虹吸效应的影响。正因为有虹吸效应的顾虑,杭州迟迟未能与上海形成融合发展,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只有162.4公里,但连接两座超大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G60直到2011年才正式开通。然而,自从G60高速公路开通之后,沿着G60高速公路形成了科技创新要素高度集聚、高端人才资源汇集、新兴产业群集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最终,选择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杭州,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充分享受了上海经济发展产生的外溢红利,得到快速发展。
2.注重生态。
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表示,“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只保护不发展,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把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发展转化成金山银山生态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敢为人先。
浙江地处浙北山区,曾经的主导产业是建筑石矿开采和珍珠养殖。随着国内环保形势越来越严峻,德清敢为人先,在零产业的基础上,抓住国家布局地理信息产业的机遇,花10年时间,从无到有打造了一个“地理信息小镇”,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流的地理信息产业集群。2022年5月20日,联合国秘书处在中国设立的首个直属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落户德清。合肥,近些年发展速度极快,被称为“一座赌出来的英雄城市”,2006年以来因为连续引进了电子屏幕(京东方)、芯片、新能源汽车(蔚来),经济快速增长,2020年已经跻身新一线城市。
三、几点启示
1.积极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渭南区位优势非常优越,主城区距离西安不足60公里,开车高速用时1小时内,坐高铁用时不足半个小时。从经济学角度讲,渭南主城区在西安都市圈范围内,拥有承接西安外溢资源的天然优势。从人口集聚、产业迁移的角度看,未来的发展一定是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建议,我们加大与西安市科技局合作力度,持续深化西渭融合科技创新发展合作协议结果,在距离西安交通一小时的经济圈内招引项目、转化成果、搭建平台,积极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尤其是融入西安双中心建设,借势借力推动渭南发展。
2.充分发挥科技资源聚集效应。
渭南科技资源相对比较短缺,但渭南高新区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渭南科技资源富集区域。在2022年9月,渭南高新区和经开区合并组建新的渭南高新区后,渭南高新区在33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上有85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据全市总数的42%;1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据全市总数的41%,印刷包装机械和3D打印产业在全国拥有一定影响力。建议,我们充分发挥渭南高新区科技资源富集优势,打造华山科技城,聚焦印刷包装机械、3D打印和未来产业(氢能、人工智能)。在印刷包装机械产业,注重延链。在3D打印产业,侧重强链。在未来产业,着重补链。全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配套服务、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以产聚人、以人兴城,力争把华山科技城打造成承接西安外溢人才、资金、项目的金字招牌。
3.生态优先打造生态产业园区。
松山湖原本是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境内的一个大型天然水库,后政府以湖泊为中心,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国家级高新区,成功实现了生态优势到生态价值的转变,塑造了“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建议,我们以渭南经开区为基础打造卤阳湖科技产业园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共生,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生态科技产业园区。以临渭区双创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塬上生态优势,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增强配套服务水平、塑造人才政策洼地,打造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南山科创小镇。